認識腸病毒
一、腸病毒是什麼? |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0型伊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一共有66種病毒。
二、聽說腸病毒71型特別毒? |
腸病毒71型是66種腸病毒當中的一種,也是我們目前已知的腸病毒當中最後被發現的一種。其致病力特別高,尤其是神經系統的併發症。這種病毒是在1969年至1973年美國加州的一次流行首先被分離出來,當時就發現有很多病毒性腦膜炎與腦炎的病例。
腸病毒71型自從1969年在美國首度被發現以後,在世界各地都有報告,包括澳洲、日本、香港、馬來西亞、瑞典、保加利亞、匈牙利、法國等地。事實上,臺灣在1980年至1981年也曾經流行過。根據美國所作的調查,自1977年至1991年間,每年都有腸病毒71型被分離出來,只是個案數的多少每年稍有不同,可見此型腸病毒在全世界許多地方都是廣泛且一直持續性地存在。比較特別的是,雖然世界各地的報告大多發現這一型病毒發生神經併發症的比率特別高,但是其嚴重程度則各有不同,有的只出現腦膜炎、輕微腦炎、肢體麻痺等非致命性的嚴重病例,有的則像台灣(1998年)流行一樣出現死亡病例,如保加利亞、匈牙利、馬來西亞、日本,其原因尚待進一步的研究。
三、腸病毒是不是只有台灣地區才有?在什麼季節流行? |
此種病毒世界各地都有,通常在春、夏季及初秋流行,台灣地區因為在亞熱帶,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發生。
四、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一般會持續多久? |
腸病毒可以經由糞口傳染或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飛沫、及皮膚上潰瘍的水泡等途徑傳染。病毒的傳染常因青少年(學童)或成人自外面帶回,經由接觸或飛沫方式感染家中幼童而造成;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玩具常成為幼童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童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
腸病毒傳染力始於發病之前幾天,在咽喉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腸病毒可持續存在於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三至四週,而其腸道的病毒排出時間可以持續數週(六至八週)之久。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它們在家庭之中有很高的傳染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較容易發生傳染。另外,在流行期甚至可以由污水中分離出病毒。
由於腸病毒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需特別注意感染者之隔離照顧,也必須特別小心處理感染者之糞便、口鼻分泌物、皮膚上水泡;發病二週後,咽喉之病毒排出量大量減少,透過口鼻分泌物、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染的危險性降低,但仍應注意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傳染,同時因感染者排出之糞便仍有病毒存在,因此仍須注意預防腸胃道之感染,養成時時正確洗手等衛生習慣。
五、腸病毒從感染到發病多久?有些什麼症狀? |
潛伏期:2-10天,平均約3-5天。
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有時候則會引起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心肌炎等。手足口病患者會在手掌、腳掌、膝蓋與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疹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口腔也會有潰瘍。疱疹性咽峽炎大多會發高燒,特點是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地破掉變成潰瘍。
六、腸病毒感染的致命機率有多高? |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都很輕微,甚至沒有症狀。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時,雖然專家對感染致死率的推估不同,但是一般的估計是在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間,意思就是感染了腸病毒以後,99.9%以上的患者都會恢復。
留言列表